
Last Updated on 2025 年 4 月 17 日 by 総合編集組
米,作為全球超過半數人口的主食,不僅是餐桌上的主角,更是亞洲一帶,以米食為主的國家糧食安全與飲食文化核心。
2025年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、美國的米產業各有不同挑戰與機遇,從台灣農民對美國米零關稅的擔憂,到日本主婦遠赴韓國購買便宜米的趣聞,深入本文探索這些國家的米相關新聞,涵蓋產量、政策、市場動態和文化影響,掌握全球糧食安全的最新趨勢。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🇹🇼台灣:美國米進口?穩定供需?
台灣稻米產量與政策
2025年,台灣的米產量預計降至115萬公噸,比前一年少了約5萬公噸。
這是農委會刻意減少種植面積的結果,目的是避免稻米產量過剩,穩定價格,根據美國農業部外銷服務局(USDA FAS)的報告,台灣的米自給率高達100%,顯示米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無可取代。
台灣常見米種:台梗9號、台中秈10號、台農71號、台南16號、台東30號
然而,另個挑戰正在逼近——美國米零關稅政策。
台灣每年進口14萬公噸米,其中美國米占7萬多公噸,價格僅每公斤30元,遠低於台灣米的50元。台南農民表示,若零關稅配額擴大,低價美國米可能讓他們無利可圖,甚至放棄種植。

台灣農業挑戰與文化
台灣的米產業還面臨農地有限和農民老齡化的問題。
許多農場規模小,高度依賴機械化,但年輕人對農業興趣不高,勞動力逐漸短缺。政府正透過補貼和推廣高品質米種,如台稉9號和益全香米,提升競爭力。
這些米以香氣濃郁、口感Q彈聞名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米在台灣不僅是主食,更是文化的象徵,從日常便當到端午粽子都少不了它。近年來,台灣好米品牌積極拓展國際市場,出口至澳洲和杜拜,未來可能聚焦有機米,迎合健康飲食趨勢。
想支持台灣米?下次選購時,認準「台灣好米」標章,品質有保障,還能幫助在地農民!
🇯🇵日本:米短缺危機,主婦創意解方?
日本境內的稻米短缺危機與備蓄米
2025年,日本正面臨罕見的米短缺危機。
超市限制購買,餐廳價格飆升,民眾生活受到影響。雖然農林水產省預測2024年米產量達683萬公噸,超出需求,但極端天氣、政策失誤和地震恐慌導致供應緊張。
為緩解危機,日本政府多次開放投標,使備蓄米進入市場。
日本常見米種:越光米(コシヒカリ)、秋田小町(あきたこまち)、山田錦(やまだにしき)、夢想米(ゆめぴりか)、日之光(ヒノヒカリ)

2025年3月,15萬公噸備蓄米進行釋放,JA全農等7家業者拿下9成以上,平均價格每60公斤2萬1217日圓。4月,第三次投標,計畫釋放10萬公噸2023年產米,包括「青森縣產まっしぐら」和「山形縣產はえぬき」,於4月23日起進行。
日本米食市場與文化
稻米短缺,正漸漸改變日本的飲食風景。
知名連鎖餐廳松屋、吉野家開始提供國產與進口混合米選項,零售商 Aeon 超市推出「二穗之匠」,以80%美國米和20%國產米混合,每4公斤僅3,002日圓,較一般米便宜,於全日本約2,000家門市販售。
據日本媒體報導,曾有一名日本主婦專程赴韓國購買9公斤白米和糙米,因韓國米價僅日本一半(10公斤約3000日圓對8000日圓),她在社群平台分享,需經過兩地檢疫手續,雖麻煩但省錢,引發熱議。
米在日本是文化核心,與壽司、飯團密不可分,進口米的增加引發國產米保護的討論。
政策調整
日本的米產業受價格支持政策影響,過去要求農民減種以維持高價,卻在2023年高溫減產時加劇短缺。
日本農民平均年齡超65歲,傳承意願低,影響產能。為改善備蓄米流通,政府允許卸賣業者間交易,確保中小超市也能取得米,解決流通偏見問題。未來,日本可能增加進口或鼓勵年輕人務農。
“米不僅是食物,更是日本文化的靈魂。短缺讓我們重新思考糧食的價值。” —— 日本飲食文化觀察者
🇰🇷韓國:天氣挑戰與農業轉型
韓國稻米產量與天氣影響
韓國的米產量在2025年因天氣波動而下滑。USDA FAS預測,2024/2025營銷年度米產量因高溫、降雨不均及蟲害減少2%,2023年基線為433萬公噸。
這讓農民面臨更大壓力,但韓國的米自給率仍高達99%,顯示韓國穩固的糧食基礎。
政策與市場
與日本的短缺相反,韓國長期面臨米過剩問題。
南韓常見米種:利川米(이천 쌀)、驪州米(여주 쌀)、鐵原五代米 (철원오대 쌀)、一件鍾情米(한눈에 반한 쌀)、白珍珠(백진주)
2024年12月,南韓政府推出改革計劃,減少米種植面積,推廣小麥和大豆等作物,並增加米出口。
計畫提高50%的糧食援助捐贈量,消化庫存,還鼓勵米粉等新用途,降低對米飯依賴。米是韓國飲食核心,泡菜飯和拌飯都離不開它,但西式飲食和人口老齡化讓米消費下降。未來,韓國可能透過加工產品和出口開拓新市場。
🇨🇳中國:全球稻米航業領頭羊,穩步前進
產量與技術
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米產國,2023年產量達2.066億公噸,占全球30%。
中國常見米種:湘两优900、两优培九、汕优63、野香优2号、深两优5814
根據 IndexBox 預測,中國2025年米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0.5%,規模達757.9億美元。湖南、湖北和廣東是主要產區。政府視米為糧食安全基石,推廣高產品種和精準農業,減少環境影響。雖然城市化縮減農地,灌溉和機械化確保高產能。中國從越南和泰國進口米,補充國內需求。
中華米食文化與消費趨勢
米在中國南方飲食中無處不在,從早餐粥到炒飯和麵食。隨著健康意識提升,有機米和糙米需求增加,但城市居民因飲食多元化,米消費略降。未來,中國可能優化供應鏈,確保糧食穩定。
🇺🇸美國:出口強國與台灣挑戰
產量與市場
美國的米產量在2025年保持穩定,USDA經濟研究局報告2024/2025營銷年度總供應量達3.09億百磅(約1400萬公噸),進口量增至4700萬磅。
美國常見米種:長粒米(Long Grain Rice)、中粒米(Medium Grain Rice)、短粒米(Short Grain Rice)、野米(Wild Rice)、香米(Aromatic Rice)

阿肯色州、路易斯安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是主要產區。美國是全球主要米出口國,40-45%產量銷往墨西哥、加拿大和中東。
國內以長粒米為主,常用於飯食和加工食品。然而,台灣農民擔心美國米低價(每公斤30元)衝擊市場,可能削弱台灣米競爭力。
美國南方米食文化與趨勢
米在美國飲食中角色較小,但多元文化增加其在墨西哥菜和亞洲菜的應用。美國米產業依賴先進技術和灌溉,未來推廣有機米並擴大出口。
5國稻米產業一覽
國家 | 2025年預計產量 | 主要挑戰 | 政策與趨勢 |
---|---|---|---|
🇹🇼台灣 | 115萬公噸 | 農地有限、美國米低價競爭可能性 | 減產管理、平衡供需、推廣高品質米種 |
🇯🇵日本 | 約683萬公噸(短缺) | 極端天氣、政策限制 | 儲蓄米開標、推廣混合米 |
🇰🇷韓國 | 減少2%(約425萬公噸) | 天氣影響、過剩庫存 | 國家推出改革計劃,改種大豆與小麥 |
🇨🇳中國 | 小幅增長(約2.07億公噸) | 城市化、消費降旗 | 技術升級、確保糧食安全 |
🇺🇸美國 | 約1400萬公噸 | 進口依賴增加 | 穩定出口、推廣有機米 |
全球糧食安全的未來
2025年的稻米產業發展,正在反映了全球糧食安全的複雜挑戰。
台灣努力穩定供需,卻可能面臨美國米競爭,日本靠儲備米和進口米應對短缺,韓國推動農業轉型,中國穩坐全球領先,美國則擴大出口影響力。
氣候、政策和市場時刻塑造著我們的餐桌,人類透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將是確保全球糧食穩定的關鍵。
參考資料
- USDA FAS Taiwan Grain and Feed Annual Report 2024
- Japan Times on Rice Shortage 2025
- Nippon on Rice Shortages 2024
- USDA FAS South Korea Grain Update 2025
- Statista China Rice Production 2023
- IndexBox China Rice Market 2024-2035
- USDA ERS Rice Outlook 2025
- Big News Network on Japanese Restaurants 2025
- NHK News on Japan’s Third Rice Auction 2025
- TVBS News on Taiwan Farmers 2025
- Sankei News on Aeon’s Mixed Rice 2025
-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on Japanese Housewife 2025
相關
頁次: 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