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CC低成本航空跟ULCC超低成本航空2大差異告訴你

Last Updated on 2025 年 7 月 13 日 by 総合編集組

航空旅行的平價革命

航空旅行曾經是高不可攀的奢侈享受,但隨著低成本航空(LCC)與超低成本航空(ULCC)的崛起,這一切已徹底改變!從傳統「一價全包」的昂貴機票,到如今動輒幾百元的促銷票價,低成本模式的出現讓飛行的門檻大幅降低,讓更多人能輕鬆翱翔天際。

LCC與ULCC有何不同?為什麼有些航空公司能把票價壓得比一杯咖啡還便宜?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低成本航空與超低成本航空的商業模式、營運策略與差異,帶你了解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選擇最適合的飛行方式✈️

貼心提醒:選擇LCC或ULCC前,務必仔細閱讀票價條款,了解潛在的附加費用,才能確保旅程既省錢又順心!


航空業的演進:從奢華到平價

從「一價全包」到低成本模式的誕生

回顧航空業的歷史,早期航空旅行以全服務航空公司(FSC)為主,機票價格包含了豪華餐飲、寬敞座位與免費行李托運等全方位服務。然而,這種模式也帶來了高昂的營運成本,讓機票價格居高不下,成為許多人的「遙不可及的夢想」。隨著全球航空市場逐步自由化,競爭日益激烈,航空公司開始尋求突破性的成本控制策略,低成本航空(LCC)應運而生。

LCC的核心理念是「以最低成本提供基本運輸服務」,透過精簡非必要服務、優化營運效率,將票價壓低到讓普羅大眾都能負擔的水平。這種模式的成功,讓航空旅行從少數人的專屬享受,轉變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。根據統計,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達到3159.6億美元,並有望在2037年突破2.42兆美元,顯示其在航空業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。

ULCC的進化:極致成本控制的極端演繹

在LCC的基礎上,超低成本航空(ULCC)進一步將成本削減推向極致。ULCC不僅提供超低基礎票價,還將所有非必要服務「去捆綁化」,從行李托運到選位、餐飲,甚至機場列印登機牌,都需額外付費。

這種模式讓ULCC的票價低到令人咋舌,但也意味著旅客需要為幾乎所有額外服務買單。ULCC的輔助收入(非票價收入)占比甚至可高達總收入的50%以上,遠超一般LCC,成為其盈利的核心支柱。


低成本航空(LCC)的核心特徵

什麼是LCC?以效率為本的平價飛行

低成本航空(LCC,Low Cost Carrier),顧名思義,是一種以低成本運營為核心的航空公司,旨在提供價格親民的機票。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的定義,LCC通常具備以下特徵:

  • 點對點直飛:專注於直達航線,無複雜轉機安排。
  • 次級機場運營:使用費用較低的二線機場,降低起降成本。
  • 單一機型機隊:統一使用波音737或空中巴士A320等機型,簡化維護與培訓。
  • 高飛機利用率:縮短地面停留時間,增加每日航班數。
  • 簡化服務:以經濟艙為主,餐飲、行李等服務需額外付費。
  • 數位化銷售:透過線上平台銷售機票,減少中介費用。
  • 價格敏感客群:鎖定對票價敏感的休閒旅客,近年也吸引商務旅客。

LCC的成功秘訣在於「效率至上」。以瑞安航空(Ryanair)為例,其飛機周轉時間僅25分鐘,遠低於傳統航空的1小時以上,這讓每架飛機能執行更多航班,創造更高收益。

LCC的營運策略:如何做到「低成本」?

1. 點對點航線與次級機場的巧妙運用

LCC通常專注於點對點直飛航線,避免複雜的轉機安排,減少運營複雜度。為了降低起降費用,LCC偏好使用遠離市中心的次級機場,如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(London Stansted)或東京成田機場而非羽田機場。這些機場不僅費用低廉,航班調度也更靈活,有助於提升準點率。

小知識:次級機場雖然遠離市區,但通常提供便捷的巴士或鐵路接駁,旅客只需稍作規劃,就能以更低成本抵達目的地!

2. 單一機隊的高效運營

LCC通常只使用一至兩種機型,例如亞洲航空的空中巴士A320或西南航空的波音737。單一機隊能大幅降低飛機採購、維修、備件管理和機組培訓的成本。這種標準化策略不僅簡化運營流程,還提升了調度的靈活性,讓航空公司能快速應對市場需求。

3. 極致效率的飛機利用率

LCC追求高飛機利用率,透過縮短地面停留時間(如清潔、加油等),讓飛機每天飛行更多小時。以捷星航空(Jetstar)為例,其快速周轉模式讓飛機平均每天飛行12小時以上,遠高於傳統航空的8-10小時。

4. 簡化服務與附加費用

LCC的機艙通常只有經濟艙,不提供豪華頭等艙或商務艙,且機上餐飲、行李托運、選位等服務需額外付費。這種「去捆綁化」策略讓基礎票價更具吸引力,同時透過附加費用創造額外收入。例如,易捷航空(easyJet)允許旅客自由選擇是否購買行李或餐飲服務,讓旅行更具彈性。

5. 數位化銷售與精準營銷

LCC大量依賴線上訂票系統,減少對旅行社的依賴,節省佣金成本。同時,透過大數據分析,LCC能根據需求動態調整票價,降低空載率。例如,亞洲航空(AirAsia)的「現在人人都能飛」理念,透過數位平台實現低價促銷,吸引大量價格敏感的旅客。

LCC的代表航空公司

以下是一些全球知名的LCC,各自以獨特的策略脫穎而出:

  • 西南航空(Southwest Airlines):美國最大LCC,以免費飲料點心和兩件免費托運行李聞名,注重顧客體驗。
  • 亞洲航空(AirAsia):亞洲LCC龍頭,憑藉低價策略和數位化營銷,成為區域市場領導者。
  • 捷星航空(Jetstar):服務亞太地區,提供多樣化的附加服務選項。
  • 捷藍航空(JetBlue Airways):以免費機上娛樂和舒適體驗聞名,兼顧價格與品質。
  • 易捷航空(easyJet):歐洲主要LCC,服務範圍廣泛,專注於效率與低價。
  • 易斯達航空(Eastar Jet):韓國主要LCC,免費托運行李貼心,航線涵蓋韓國國內及多個東北亞、東南亞熱門城市。

延伸閱讀:2025年最新易斯達航空行李規定懶人包:10細節旅行需注意


超低成本航空(ULCC)的極致之道

什麼是ULCC?票價低到不可思議!

超低成本航空(ULCC,Ultra Low-Cost Carrier)LCC的進階版,將成本控制推向極限。ULCC的基礎票價低到令人難以置信,但幾乎所有服務都需要額外付費。

這種「極致去捆綁化」模式讓ULCC的票價成為市場最低,但也意味著旅客需自行承擔更多費用與風險。

真實案例:精神航空(Spirit Airlines)曾推出低至10美元的單程票價,但行李、選位甚至機場列印登機牌都需額外付費,未精通遊戲規則,最終總額可能翻倍!

ULCC的營運策略:極簡就是王道

1. 極致去捆綁化的票價結構

ULCC的基礎票價僅涵蓋最基本的運輸服務,任何額外需求(如行李、選位、餐飲)都需另行付費。輔助收入是ULCC的命脈,例如精神航空2023年財報顯示,其輔助收入佔總收入的56.4%,遠高於一般LCC的30-40%。

2. 高密度座位與極簡機上體驗

為了最大化載客量,ULCC的座位密度更高,間距更小,甚至可能不提供可傾斜座椅或椅背口袋,以降低清潔與維護成本。例如,瑞安航空的波音737-800機型可容納189名乘客,比一般LCC多出10-20個座位。

3. 嚴格的行李政策

ULCC對行李的限制極為嚴苛,許多航空公司僅允許免費攜帶一個小型隨身背包,任何超尺寸或托運行李都需支付高額費用。行李費用是ULCC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,例如邊疆航空(Frontier Airlines)對超重行李的收費可高達每件100美元。

4. 極簡化的客戶服務

ULCC通常不與其他航空公司簽訂轉機協議,若航班取消或延誤,旅客需自行解決後續問題,這與LCC的相對靈活性形成對比。此外,ULCC的退改簽政策極為嚴格,費用高昂,甚至可能不允許退票。

5. 偏遠機場的極致運用

ULCC更傾向於服務小型或偏遠機場,如美國的忠實航空(Allegiant Air)專注於服務中小型城市,避開主要樞紐機場,進一步壓低成本。

ULCC的代表航空公司

以下是幾家全球知名的ULCC,各自以極低票價席捲市場:

  • 精神航空(Spirit Airlines):美國ULCC代表,輔助收入占比極高,票價低到令人震驚。
  • 邊疆航空(Frontier Airlines):以嚴格的行李與選位收費政策聞名,專注於美國國內線。
  • 瑞安航空(Ryanair):歐洲最大ULCC,快速周轉與低價策略使其成為市場霸主。
  • 威茲航空(Wizz Air):匈牙利ULCC,快速擴張東歐市場,積極推廣訂閱制服務。
  • 忠實航空(Allegiant Air):專注於美國小型城市,提供低價休閒旅行選項。

延伸閱讀:2025最新忠實航空行李規定8重點必讀:免費1件個人物品,無登機行李額度


LCC與ULCC的2大核心差異

差異一:票價結構與輔助收入

  • LCC:提供相對較低的基礎票價,部分服務(如手提行李或飲品)可能免費,輔助收入占比通常低於總收入的40%。例如,西南航空提供兩件免費托運行李,降低旅客的額外支出。
  • ULCC:基礎票價極低,但幾乎所有服務都需額外付費,輔助收入占比可達50%以上。精神航空的行李與選位費用可能比票價本身還高!

為什麼重要? ULCC的低價策略吸引極度價格敏感的旅客,但旅客需謹慎計算總花費,避免被隱藏費用「偷襲」。

差異二:服務與舒適度

  • LCC:在低價的同時,保留一定舒適度,如標準腿部空間或免費機上娛樂(如捷藍航空)。退改簽政策相對靈活,費用較低。
  • ULCC:機上體驗極簡,座位間距小、不可傾斜,且退改簽政策嚴苛,費用高昂。例如,瑞安航空的座位間距僅28英寸,遠低於LCC的30-32英寸。

為什麼重要? LCC適合追求性價比的旅客,而ULCC則更適合不在乎舒適度、只求最低票價的背包客。

比較表格:LCC vs ULCC 一目了然

特點低成本航空(LCC)超低成本航空(ULCC)
基礎票價相對較低極低
輔助收入占比較低(通常低於40%)極高(可達50%以上)
免費服務可能包含手提行李、飲品等幾乎無免費服務
行李政策允許一定免費行李,超重費合理嚴格限制,手提行李也可能收費
座位舒適度較ULCC高,標準腿部空間座位密集,腿部空間小,可能不可傾斜
退改簽彈性較靈活,費用較低極嚴格,費用高甚至不允許退票
機場選擇次級機場或部分主要機場偏遠小型機場
目標客群票價敏感的休閒及部分商務旅客極度價格敏感,願意犧牲舒適的旅客

市場影響與未來趨勢

對航空業的深遠影響

LCC與ULCC的興起不僅降低了航空旅行的門檻,還迫使傳統航空公司調整策略,例如推出簡化票價選項或採用去捆綁化模式。全球旅客數預計2025年達52億人次,低成本模式的普及功不可沒。這種競爭壓力也推動了航空業的創新,例如更節能的飛機(如波音787)與AI驅動的動態定價系統。

旅客行為的轉變

隨著LCC與ULCC的普及,旅客逐漸接受「按需付費」的消費模式,學會根據需求選擇服務,而非一味追求全包式體驗。這也讓旅客更注重比較票價與附加費用的總成本,做出更理性的選擇。

混合模式的興起

為了應對競爭,許多傳統航空公司開始模仿LCC的低成本策略,而部分LCC與ULCC也嘗試提供更高階服務。例如,精神航空曾考慮轉型高端模式,推出升級服務以吸引更廣泛客群。這種混合模式模糊了傳統分類界限,預示未來航空產品將更個性化與多元化。

挑戰與機遇

  • 挑戰:燃油價格波動、勞動力成本上升與永續發展壓力(如碳抵銷計畫)可能增加LCC與ULCC的營運成本。
  • 機遇:技術創新(如自動化登機系統、AI定價)與新市場開拓(如長程低成本航線)將持續推動低成本模式的發展。

自由選擇最適合你的飛行方式

低成本航空(LCC)超低成本航空(ULCC)各有千秋,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:

  • LCC:適合追求性價比的旅客,特別是需要直飛航線的商務或休閒旅客,提供相對舒適的體驗與靈活的退改簽政策。
  • ULCC:最適合極度價格敏感的背包客或短途旅客,願意犧牲舒適度與便利性換取最低票價。

選擇建議: 

  1. 確認需求:若需要行李托運或特定座位,提前計算總費用,避免被附加費用「驚嚇」。 
  2. 檢查條款:ULCC的退改簽政策極嚴格,確保行程確定再下訂。 
  3. 比較機場:次級或偏遠機場可能增加交通時間與成本,需納入考量。

未來,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競爭加劇,LCC與ULCC將繼續創新,帶來更低的票價與更靈活的選擇。無論你是追求省錢的背包客,還是希望兼顧舒適的商務旅客,了解LCC與ULCC的差異,都能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飛行方式✈️


參考資料

  1. 知ってる? LCC(ローコストキャリア)を更に超える安さの”ULCC(ウルトラローコストキャリア)”とは?!
  2.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ow-Cost & Ultra-Low-Cost Carriers
  3. How an ULCC (Ultra Low-Cost Carrier) Works
  4. Wizz Air Holdings Plc –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F25
  5. Ryanair’s 2025 Policy Shift: Balancing Ancillary Growth with Customer Satisfaction
  6. Airline Ancillary Revenue Leaders Talks [Frontier Airlines Case]
  7. Low-cost carrier – Wikipedia
  8. 2024 Yearbook of Ancillary Revenue (for 2023 financial year)
  9. The Emergence and Effects of the Ultra-Low Cost Carrier (ULCC) Business Model in the U.S. Airline Industry
  10. Analysis of Airports Served by Ultra Low-Cost Carriers

頁次: 1 2 3

0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