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Last Updated on 2025 年 8 月 11 日 by 総合編集組
文章目錄
Toggle屈公病來襲,台灣如何守護健康?
屈公病(Chikungunya Fever)這個名字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有些陌生,但它的影響力正席捲全球。這個來自坦尚尼亞土語的名詞,意為「痛得將身體彎起來」,生動描述了患者因劇烈關節疼痛而蜷縮的模樣。
2025年,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報告顯示,截至7月,全球病例已突破25萬例,遍及119個國家,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的焦點話題。對台灣而言,雖然目前尚未出現本土病例,但2025年累計17例境外移入病例創下近六年同期新高,顯示這場健康挑戰不容小覷。
💡延伸閱讀:2025台灣旅遊懶人包:10大必知注意事項
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2025年台灣屈公病疫情的現況,從病原學、症狀、傳播途徑到防疫策略,提供一個詳盡且貼心的指南。無論你是計畫出國旅遊的民眾、關心健康的家長,還是旅遊業者,這份指南都將幫助你全面了解屈公病,並掌握實用的預防措施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場新興的健康威脅,並以知識和行動守護台灣的健康防線!
第一章:揭開屈公病的神秘面紗
什麼是屈公病?病原與傳播途徑
屈公病是由屈公病病毒(Chikungunya Virus, CHIKV)引發的急性傳染病,屬於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屬。這種病毒主要透過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和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傳播,這兩種蚊子也是登革熱的罪魁禍首。當帶有病毒的雌蚊叮咬人類時,病毒便進入人體,引發一系列症狀。
重要提醒:屈公病不會人傳人!這是許多民眾的誤解。病毒必須透過病媒蚊叮咬才能傳播,類似登革熱和茲卡熱的傳播模式。這種特性意味著,防疫的重心在於控制病媒蚊和保護個人免受蚊蟲叮咬,而不是隔離患者或限制社交接觸。社群媒體上偶爾傳出的「屈公病人傳人」謠言,已經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疾管署)多次澄清,民眾無需過度恐慌。
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鳥類和部分嚙齒動物,但人類在流行期間成為主要的傳播對象。蚊子在白天活動,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叮咬頻率最高,這也提醒我們在這些時段要特別注意防蚊措施。
症狀全解析:從高燒到關節痛的警訊
屈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2至12天,平均為3至7天。感染後,患者可能經歷以下典型症狀:
- 突發高燒:通常為周期性雙峰型高燒,體溫可達39°C以上。
- 劇烈關節疼痛:特別影響手腳小關節(如手腕、腳踝),疼痛程度可能導致患者行動困難,這也是「屈公病」名稱的由來。
- 其他常見症狀:頭痛、肌肉痛、疲倦、噁心、嘔吐,以及約50%的患者會出現皮疹。
- 非典型表現: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結膜炎、腹瀉、畏光等症狀。
這些症狀通常持續3至7天,但關節疼痛可能延續數週、數月,甚至數年,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。與登革熱相比,屈公病的關節痛更為顯著且持久,而登革熱的重症(如出血熱)風險則較高。以下表格比較兩者的主要差異:
疾病 | 主要症狀 | 長期影響 | 致死率 |
---|---|---|---|
屈公病 | 高燒、劇烈關節痛、皮疹 | 關節痛可能持續數月至數年 | 約0.1% |
登革熱 | 高燒、肌肉痛、可能出血 | 恢復後少有長期症狀 | 較高(重症可達20%) |
高風險族群包括新生兒、65歲以上長者,以及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肝腎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,這些人群感染後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。
診斷與治療:症狀緩解是關鍵
目前,屈公病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,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,包括:
- 充足休息:幫助身體恢復。
- 補充水分:預防脫水。
- 止痛藥物:如乙醯氨酚(Paracetamol)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(NSAIDs),用於緩解發燒和關節痛。
診斷通常透過血液檢驗,檢測病毒RNA或抗體。由於屈公病症狀與登革熱、茲卡熱相似,醫師需要進行鑑別診斷,特別是針對有旅遊史的患者,應主動詢問TOCC(旅遊史、職業史、接觸史、群聚史)。
雖然大多數患者在一週內可自行痊癒,但長期關節痛可能影響生活品質,部分患者需要復健治療或疼痛管理。嚴重併發症雖不常見,但高風險族群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問題(如腦炎)、心血管併發症或出血傾向。
疫苗現況:希望與挑戰並存
截至2025年,全球已有兩款屈公病疫苗獲批,分別為美國的Ixchiq(2023年11月上市)和歐盟批准的另一款疫苗。
然而,這些疫苗的使用仍有限,原因包括:
- 安全性疑慮:部分接種者報告神經系統和心血管不良反應,導致美國CDC曾於2025年5月暫停為60歲以上人群接種,雖後續解除限制,但仍影響公眾信心。
- 覆蓋率低:疫苗尚未在全球廣泛應用,且台灣目前無引進計畫。
台灣專家認為,由於屈公病致死率低,且有效防蚊措施已能控制疫情,疫苗引進的成本效益不高。因此,預防病媒蚊傳播仍是台灣防疫的核心策略。
第二章:2025年台灣屈公病疫情全貌
疫情現況:17例境外移入創台灣屈公病疫情六年新高
截至2025年8月16日,累計17例台灣屈公病疫情確定病例,全數為境外移入,無本土病例,死亡數維持0例。這一數字創下近六年同期最高,顯示全球疫情對台灣的影響正在加劇。
以下是2025台灣屈公病疫情病例來源國分佈:
感染來源國 | 病例數 | 佔比 |
---|---|---|
印尼 | 13 | 76.5% |
菲律賓 | 2 | 11.8% |
斯里蘭卡 | 1 | 5.9% |
中國廣東省 | 1 | 5.9% |
病例亮點:
- 印尼是主要來源國,佔76.5%,與台灣大量的移工和旅遊往來有關。
- 中國廣東省病例引發關注,一名40多歲女性於7月赴佛山和深圳後確診,顯示當地疫情嚴峻(廣東省一週內新增約3000例)。
- 地區分佈:桃園市4例、台南市2例,其他地區零星分佈。
與2024年台灣屈公病疫情相比,2025年的台灣屈公病疫情病例數略低(2024年全年20例),但8月中旬的數據已接近去年全年總數,顯示疫情風險持續存在。
週別與月別趨勢:台灣屈公病疫情動態一覽
2025年台灣屈公病疫情病例的時間分佈如下:
時間段 | 新增病例數 |
---|---|
1–17週(至2/17) | 7 |
1–25週(至6/23) | 13 |
1–32週(至8/5) | 16 |
全年(至8/16) | 17 |
8月(第32–33週)病例數為0,顯示近期境外移入趨緩,但專家提醒,隨著旅遊旺季和氣候因素,未來風險仍高。台灣的亞熱帶氣候和頻繁的國際交流,使得疫情監測不能鬆懈。
疾管署的應對措施
為遏制台灣屈公病疫情,疾管署採取多項措施:
- 旅遊警示:將中國廣東省、巴西、法屬留尼旺島提升至第二級警示,建議民眾加強防護;印尼、菲律賓、印度、斯里蘭卡等地維持第一級注意。
- 邊境檢疫:機場實施發燒篩檢、TOCC詢問,並提供防蚊液等物資。
- 社區監測:針對每例境外移入病例,調查其住宿和活動地點,檢測周邊病媒蚊密度,必要時進行化學防治。
- 衛教宣導:透過旅行社、航空公司、港口業者推廣防蚊知識,並提供1922防疫專線諮詢。
這些措施有效阻斷了本土傳播,但專家警告,隨著全球疫情升溫,邊境檢疫的壓力將持續增加。
本土風險:氣候與環境的挑戰
台灣的高溫多雨氣候為病媒蚊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環境。2025年中南部連續豪雨導致多地積水,成為病媒蚊的溫床。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在台灣廣泛分佈,若境外移入病例未及時發現,台灣屈公病疫情可能增加,病毒可能透過本土蚊子傳播,引發群聚感染。
氣候變遷的影響:
- 全球暖化導致氣溫升高、降雨模式改變,延長了病媒蚊的活動期。
- 極端天氣事件(如颱風、豪雨)增加積水容器,促進蚊子繁殖。
- 專家預測,若氣候趨勢持續,台灣未來可能面臨屈公病與登革熱的雙重流行風險。
第三章:破解謠言,重建健康認知
社群媒體的誤解與恐慌
2025年,社群媒體上流傳「屈公病可能人傳人」「即將大流行」的謠言,引發民眾恐慌。這些錯誤資訊部分源於對傳染病知識的缺乏,以及新冠疫情後對「大流行」的敏感反應。許多人將屈公病與登革熱混淆,甚至誤以為其傳播模式類似流感。
為什麼會有誤解?
- 症狀相似性:屈公病與登革熱、流感的初期症狀(如發燒、肌肉痛)相似,容易引起混淆。
- 資訊爆炸:社群媒體的快速傳播放大未經證實的消息。
- 疫情焦慮:新冠疫情的經驗讓民眾對新興傳染病格外警惕。
疾管署的澄清與科學解釋
疾管署多次強調,屈公病僅透過病媒蚊傳播,不會人傳人。病毒需經由帶病毒的蚊子叮咬才能傳播,這一點與登革熱相同。澄清的重點包括:
- 傳播途徑: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後,透過叮咬傳給人類,無直接人際傳播證據。
- 防疫重點:清除積水容器、個人防蚊是關鍵,而非隔離患者。
- 正確行為:民眾應專注於環境清潔和防蚊措施,避免被謠言誤導。
為了提升公眾健康素養,疾管署透過新聞發布會、社群媒體和1922專線積極澄清謠言,並呼籲民眾查證台灣屈公病疫情資訊來源。
提升健康素養的長期策略
疫情時代的資訊戰凸顯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。以下是提升公眾對屈公病認知的方法:
- 學校教育:將傳染病知識納入課程,教導學生辨別蚊媒疾病與呼吸道疾病的差異。
- 社區活動:舉辦防蚊工作坊,推廣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技巧。
- 媒體合作:與新聞媒體和網紅合作,傳播科學資訊,抵禦謠言。
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當前台灣屈公病疫情的應對,也為未來新興傳染病奠定基礎。
第四章:屈公病對旅遊的影響與因應之道
國際旅遊的挑戰
疾管署的旅遊警示直接影響國人出境計畫。中國廣東省、巴西、法屬留尼旺島的第二級警示意味著民眾應避免非必要旅行,並採取嚴格防蚊措施。印尼、菲律賓、斯里蘭卡等第一級注意地區則需提高警覺。
旅遊保險的注意事項:
- 確認保險是否涵蓋法定傳染病(如屈公病)的醫療費用。
- 詢問保險公司關於疫情相關取消行程的賠償條款。
- 專家建議,保險公司應提高條款透明度,避免消費者權益受損。
國內旅遊的潛在風險
隨著國際旅遊受限,國內旅遊需求可能增加。然而,中南部豪雨導致的積水問題增加了病媒蚊孳生的風險。
台南、桃園等已有境外移入病例的地區,需格外注意台灣屈公病疫情本土傳播的可能性。
國內旅遊建議:
- 選擇有紗門紗窗或空調的住宿設施。
- 避免前往蚊蟲密集的郊區或積水區域。
- 隨身攜帶防蚊液,穿著長袖衣物。
旅遊業者的應對策略
旅遊業者應針對台灣屈公病疫情採取以下措施:
- 資訊透明:及時傳達疾管署的旅遊警示,並提供防蚊指南。
- 行程調整:避免高風險地區,推廣低風險目的地。
- 與衛生單位合作:在旅遊景點加強環境清潔,減少蚊蟲孳生。
第五章:全民防疫,打造健康防線
個人防蚊措施:從穿著到防蚊液
個人防護是預防台灣屈公病疫情的第一道防線。
以下是實用建議:
- 穿著:選擇淺色長袖衣褲,減少皮膚暴露。衣物可噴灑含DEET的防蚊劑。
- 防蚊液:使用含DEET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IR3535的產品,遵循標籤指示塗抹。
- 環境選擇:優先選擇有紗門紗窗或空調的住宿場所。
- 避開高峰:清晨9-10點和傍晚4-5點是蚊子活動高峰,盡量減少戶外活動。
環境治理: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全攻略
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是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的黃金法則。
以下是詳細操作:
步驟 | 說明 | 常見孳生源 | 處理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巡 | 定期檢查室內外積水點 | 花盆底盤、廢棄輪胎、水桶、排水槽 | 記錄並優先處理 |
倒 | 倒掉積水,丟棄無用容器 | 瓶罐、舊鞋、廢棄玩具 | 交由清潔隊處理 |
清 | 清理使用中的容器 | 水桶、人工造景、地面窪地 | 加蓋或填平 |
刷 | 刷洗容器內壁,清除蟲卵 | 花瓶、水生植物、花盆底盤 | 每週換水並刷洗 |
台灣屈公病疫情提示:每週選一天作為「孳生源清除日」,動員家人、鄰里共同參與。豪雨後應立即檢查戶外積水點。
出國前後的健康監測
- 出國前:提前一個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,了解目的地疫情。
- 返國後:自我健康監測14天,留意發燒、關節痛等症狀。
- 就醫指引:出現疑似症狀時,立即就醫並告知TOCC,協助醫師快速診斷。
守護無蚊台灣,迎向健康2025
屈公病雖然來勢洶洶,但台灣的防疫體系和全民的積極參與,讓我們有信心守住健康防線。
透過邊境檢疫、社區監測和個人防護的結合,成功將台灣屈公病疫情控制在境外移入階段。讓我們將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融入日常,選擇安全的旅遊方式,並保持健康警覺。
參考資料
- Chikungunya – Wikipedia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屈公病 - WHO和疾管署緊急警示:全球屈公病突破25萬例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geneonline.news/who和疾管署緊急警示:全球-屈公病-突破25萬例 - 屈公病全球肆虐如何預防、哪些國家有疫情一次看懂 | 中央社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2508055005.aspx - 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數創6年同期新高與登革熱有何不同? | 公視新聞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762376 - 屈公病恐「人傳人」?疾管署澄清「不會」 | Yahoo奇摩新聞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屈公病恐-人傳人-疾管署澄清-不-會-122043846.html - 屈公病疫情升溫!醫師2建議「出國別去警示區」 | Yahoo奇摩新聞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屈公病疫情升溫-醫師2建議-出國別去警示區-140727792.html - 屈公病狂燒廣東!醫師:快發旅遊警示、留意保險條款 | ETtoday健康雲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health.ettoday.net/news/3008898 - 疾管署將中國廣東省屈公病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 | 羅東聖母醫院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www.smh.org.tw/?aid=85&pid=151&page_name=detail&iid=95 - 病媒孳生源有那些?如何清除孳生源? | 疾管署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at.cdc.gov.tw/02U0H3 - 南市確診二例境外移入屈公病,市長黃偉哲請民眾出國旅遊記得做好防蚊措施 |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
檢索日期:2025年8月11日
https://health.tainan.gov.tw/dengue/page.asp?mainid={7D3CF06E-924A-4DEB-B398-28A7C5FA1F09}
相關
頁次: 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