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拔約 320 公尺,位於勸濟堂北側的報時山,是我們此趟旅程,第一個踏上的步道。

從停車場處,沿著步道走到山海的邊緣,來回僅需十幾分鐘,無耳茶壺山、陰陽海、舊煙道廢墟、六坑斜坡索道,過去金瓜石曾經留下的礦業痕跡,盡收眼底,一覽無遺。

又名水螺山的報時山,其名稱的由來,與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在此大肆開採有關,1896年在頒發了「台灣礦業規則」後,台人經營礦業的資格被剝奪,僅有日人得以經營礦業,當時由日本商人田中長兵衛為首,以廉價的薪酬,雇用了大量的採礦工人在對面山頭,惡劣的礦坑環境中開採。

對負荷著極大勞力的工人來說,幾乎所有的金錢,都拿去換得一家溫飽,在當時手錶與時鐘,都屬於「舶來品」,是達官顯貴才買得起的奢侈品,而為了控制這些工人上工、休息、下班、就寢,業主在這座山頭設置了「報時器」,憑藉著周遭山系形成的天然空間,每天因報時發出的迴音甚響,猶如吹響海螺所發出的聲音,因此又有一名為「水螺仔山」

(當時的報時器,其實也是空襲警報器。)

時過境遷,日軍撤退,礦業已廢、報時器的存在再無必要,報時山上短短幾十分鐘的路程,我們不只是走進了山海的邊緣,也踏進了那個年代,提醒因礦砂黝黑的臉孔們,回家團聚的憑依。

報時山棧道

停車場:入口處旁有免費停車場

報時山步道入口處,就在勸濟堂上方的停車場。
從前此處為木頭棧道,賴中華民國政府維護思維,肯定是「木頭一定年久失修,不如換成水泥金屬版本的較為穩固」,放棄思考,用美感換安全,而非兩全其美。
走過一段之後,便能回頭觀望金瓜石一帶的山系,陰晴均有特色,請感受其中的生命與歷史痕跡,而非單用「抹茶山」一詞來形容任何綠油油的山。
約三分鐘左右就會抵達朝日亭,歲月的重量讓涼亭本身變得有些歪斜。
此處有個小觀景平台,向後看能看到半屏山。
向右邊看去則可以眺望茶壺山、與綿延而下的舊煙道廢墟。

再向前走去,已經可以看到報時山舊陣地的位置,已成了近在眼前的觀景台,但人實在太多,我選擇遠望即止。

由於近期降雨較少,陰陽海的現象微弱,空氣中夾雜一層薄薄的霧氣。

步道末端的景色很美,有著水天一線的壯闊,卻也讓人想起在那段悲痛的歷史裡,有多少礦工,因為這裡發出的聲響,而逐漸失去寶貴的性命。
0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