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命名由來】
不打擾居民用路,我們選擇將車停在銅門社區對岸的寬闊道路旁,沿銅門大橋步行進入。
「木瓜溪上游坡度變化大,有利於水力發電,建有銅門水壩與龍溪發電廠、龍澗發電廠、水簾發電廠、清水發電廠、清流發電廠、銅門發電廠、榕樹發電廠與初英發電廠等八座電廠,其中以龍澗發電廠的發電量最大。木瓜溪的水力發電更是排名於台灣第三。」
「銅門發電廠最早支出始可追溯至臺灣日治時期1939年11月,由日本人所經營的東台灣電力興業株式會社興建完工,並稱為銅門發電所;於1944年及1945年接連而來的洪水沖毀發電廠廠房及內部設備與攔河壩,因而毀棄。
1952年9月,臺電成立「銅門工程處」,展開木瓜溪流域上日治時期發電所的重建工程,其中銅門發電所的復建工程包括修建攔河壩及重建機組,並為防止廠房再次遭到洪水沖毀,因此該將廠房設置於山腹中,為臺灣第一座地下化廠房的發電廠」
「銅門區域遙控中心」與「銅門電廠」間靠著一條吊橋做線路的連接,而在2014年,東部發電廠組織及人員精簡後,這個區域遙控中心也正式裁測,改由花蓮市區的電廠本部遠端遙控各機組。
由於並未對外開放,請千萬不要擅闖管制區域,可能會對自身安全造成危險。
經檢查哨後,會先經過一小段區域岩面裸露,坍方較嚴重的區域,這邊建議要抬頭看一下岩壁有沒有小石頭掉下來再通過,會比較安全些。
慕谷慕魚,前往清水發電廠的路程中,會有數個隧道,短的不用一分鐘,長的可能要走個五分鐘,建議帶個手電筒,或是用手機的手電筒,以防隧道濕滑(當然如果你夠專業直接帶頭燈也是可以)
從一小段開放的邊坡,可以看見木瓜溪那獨有的藍綠色溪水,曲折彎延,遠遠地流入另一端的太平洋中。
再往前走,會有個戲水區可以沿階梯而下,如果有帶小朋友或是長輩的旅客,建議這邊就可以下去玩水,階梯較和緩,河床邊是平坦的石頭區域。
剛進來沒有多久,就可以看見如寶石般翠綠色的溪水,大理石中的大量碳酸鈣成份,經溪水融解後,折射出漂亮的翠綠色,雖然這邊可以到河邊,但仍然是危險水域管制區,要下水前請先斟酌自身的安全,千萬不要勉強。
其中有一處可以登高,大約是5-6層樓高度的整體石塊,坐在這邊不做任何事,僅是向下望,就令人有種說不上來的清涼放鬆感。
遂往前走,溪水的顏色更發深翠,彷彿隨著距離的增加,探索的神秘程度也隨著提升,步道的邊緣已經是6-7層樓高的邊岩
深覺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中的自己,是如此的渺小而卑微。
從茂密的林間看出去,本來是翠綠色的溪水,經下午陽光照射的角度改變,變成一大塊漂亮透著光的綠寶石,青透、水靈、明亮,閃爍的美麗色澤讓我捨不得移開視線。
行至上游,接近清水發電廠的路程,可以看見大石塊數量明顯的增加許多,水流也變得更是湍急。
看見清流橋時也就代表目的地-清水發電廠已不遠矣。
【經銅門遙控中心進入後約150分鐘】
一通過上面那個明隧道,出來後已經可以遠遠看見清水發電廠的連接吊橋(注意看在圖中左邊)
午後的陽光,稍微露了臉,灑在茂密的咬人貓上。
進入通往清水發電廠,最後一個隧道旁,有個迷你瀑布,沒照到陽光的碧綠溪水,顯得更深邃了,似個深潭一樣夢幻神秘。
隧道一出,吊橋已近在眼前,上游的河道,水勢湍急,巨石零散的分布於溪中,步道離河面的距離已遠,邊坡也多以混擬土固定。
時至下午,陽光的角度略微改變,從正午那穿透雲層的強烈頂光,斜射的側光,映著岩石和溪水的顏色盡顯於眼前。
木瓜溪水沖刷於石塊上的痕跡,時而深邃、時而淺琢,經午後斜光的照射之下,活脫脫成了個紋理的展示庫。
步行途中,也可常見裸露的山岩面,已經有部分重新長出植披,不敢想像當初坍方時掉落的石塊有多巨大。
曾在他人遊記中看見的木製樓梯,也不敵歲月的摧殘,幾乎整段都碎裂了,不過個人認為這樣較好,少一些方便,也就少一點人類走過的痕跡,才能保護這自然的景致。
沿著河道前行,逐漸離開人跡罕見的步道深處,隨著山間的視野越見開闊,離出發的銅門檢查哨也越近了。
常見的攀木蜥蜴,似乎不太怕人(但也請不要抓起來把玩)
待穿梭步道回來,太陽已在山頭的另外一側散著舒服的光線。
謝謝!!